立夏一首经典的古诗,诠释了夏天独特的美,

诗词有约,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。

送走妩媚的春天,多情的夏天缓缓归矣。

夏天虽然没有春天的那般灿烂多姿,但它却别有自己的一番魅力,比如最浓郁的绿意,比如最热烈奔放的气息……。

或许正因为如此,与夏天有关的古诗词,也少了许多令人灼心的“愁滋味”。

清风明月无人管,并作南楼一味凉;黄庭坚笔下的夏天,雅致自然,逍遥闲适。

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;杨万里笔下的夏天,清新美妙,洒脱见趣。

水晶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;高骈笔下的夏天,唯美灵动,幽致撩人。

……可濡诗心,亦开胸次,这样的夏天,谁不喜欢呢?

在古诗词中,追逐夏天的脚步,寻觅夏天的味道;立夏之际,诗巷想要跟大家分享的,是王维的一首代表作。

王维的这首诗经典又著名,它以自己独特的视角,将夏天的美诠释出来,最宜在立夏之际拿来细细品读。

积雨辋川庄作

唐·王维

积雨空林烟火迟,蒸藜炊黍饷东菑。

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。

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。

野老与人争席罢,海鸥何事更相疑。

王维,我国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,他将“诗画”结合,写出了许多意境优美、情感丰富的的经典作品,可谓受尽人们的追捧。

如果说,在唐宋两代诗人中,谁的诗最美,谁的粉丝最多,我想“王维”一定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名字之一。

这首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早已不再陌生,它是王维后期所写的作品。

王维曾因看透官场的尔虞我诈,所以在晚年的时候选择了隐居,将自己的诗怀寄于山水田园之中。

辋川庄: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,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,是王维隐居的地方。

诗的首联写夏日雨后的田园景象:积雨空林烟火迟,蒸藜炊黍饷东菑;连日雨后,树木中的村落里缓缓升起缕缕炊烟,妇女们在家蒸好蔬食,送给村子东边正在劳作的人。

这首诗将视角锁定在田园,为我们展现了最朴实、最接地气的夏日风光与生活。所以此诗的美,美得富有烟火气息,美得有温度与人情味儿。

首联前一句中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,它不是随便裁剪而来的景语。因为“积雨”,所以“烟火迟”;雨后的空气非常湿润,导致炊烟升起的速度也比较缓慢。而作者则很敏锐地将这一现象捕捉下来入诗,这不仅体现着画面上的古朴唯美之感,更是体现着作者细腻的观察力。

后一句紧接前一句,借“送饭”的场景把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予以刻画。简单的画面,或许已经唤醒了许多人心中遥远的记忆。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,但少了许多喧嚣与逢迎,自然也就变得无比美好。

颔联是全诗中最简单顺口却又最出名的佳句: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;在广阔的水田之上,有白鹭在那里飞翔,在成阴的夏木之中,有黄鹂在那里鸣叫。

这两句之所以出名,首先在于它们的语言简单流畅,其次在于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景物做以刻画。

前一句重在突出视觉效果,后一句则重在突出听觉效果,二者结合起来,将一幅有声有色、动静分明的画面展临摹于纸上。

句中的“白鹭”“黄鹂”皆富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,是自由、闲适之蕴意的象征。所以这两个物象在点活画面的同时,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淡泊的胸襟,以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
颈联转换笔锋,描写了作者自身的举动: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;“我”在山中生活修行,在静处观赏槿花、在松下餐食露葵。

前两联的空间都比较广,而这一联则瞬间将笔触集中起来,以作者自身为中心,对其日常生活做出描写。

无论是观朝槿也好,还是折露葵也罢,这两个举动都无不说明作者忘情于山水田园,都无不说明他脱离官场后的淡泊与从容。

那么从时间的角度来看,颈联的两句也都紧紧地切住了“夏日”的特点,选择了能够契合夏日的物象去做描写。故而,在读颈联的时候,我们也能够从中充分地感受到来自夏天的唯美与情趣。

诗的最后一联比较有深意:野老与人争席罢,海鸥何事更相疑;“我已”与农人们融为一体了,海鸥还会无端地猜忌“我”吗?

在尾联中,作者连用了两个典故。“争席”:杨朱向老子学道归来后,客人们都不再与他谦让,也就是说与他没有隔阂、打成一片。作者借这个典故的用意很明显,无非就是为了说明自己已经将官场中的那些机心全部抛去,变得简单、平实如农人一样。

“海鸥”句中的典故:海上一位捕捉鸥鸟的人,通过利用海鸥简单纯真的本性而捕捉海鸥,从而破坏了人与海鸥之间的和平关系。作者借这一典故,并且又运用了反问的语气来进行表达,也是重在说明自己心思纯正,可与自然、农人们和平相处的事实。

二句所要表达的意蕴是一样的,它们都体现了作者淡泊平实、忘却世机的至高品德与心境。

一首关于夏天的七言律诗,让王维写出了集景、趣、味、境为一体的绝佳效果,可谓百读不厌。

平生习静山为友,蔬食常餐心境明;各位看官,当再次品读完王维的这首诗后,不知你是否有新的感受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畅谈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inguaman.net/afhgx/7448.html

当前时间: